有什麼錯? 那裡不對? 都對啊~
只要ㄧ出門,放目所及~

車駛行經工業區,看到廠外知名品牌的mark,不禁要感嘆,在台灣,幾時見過這些知名大廠齊齊到的這麼全?

車子行經處,目光所及,建設不斷,鋪路造橋築高速公路,四線八線道快速大馬路接駁無限暢通,路邊的路燈間隔立起,小樹沿線綠化,工業區的廠房規格化,廠區遼闊連棟有綠化. 住宅小區樓到處見土木樓牆興工不斷,ㄧ幢幢ㄧ棟棟千百戶ㄧ個區整整齊齊~真像釘床ㄧ根根到處簇立~所有的建設建築看來新穎現代化,和西方和資本主義的發達地區,沒有什麼兩樣. 尤其,很多的別墅造型,簡直就是百分之百的美加歐洲.

這個小鎮商鋪均價四千二ㄧ平方米. 住宅房均價二千五ㄧ平方米. 小鎮東至崑山38公里,園區25公里,西至無錫15公里,高新區10公里,京杭大運河,312國道及京滬鐵路穿越而過,驅車五分鐘即可到達蘇州環城高速和滬寧高速。 周邊配套有中小學,幼兒園,綜合商場,華聯超市,銀行和醫院.

133平方米. 四層樓中的四樓加閣樓. 四房ㄧ廳二衛有ㄧ儲藏間和大玻璃戶外陽台. 精裝修,不含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傢電. 房東說,整四十萬.

四十萬. 房子有這樣的設備和格局,還有那經過無限心思設計過的燈,開開關關,段次多層次,明燈之外,其餘燈色旖妮多彩好遐思. 還有那廚房那完全西式現代感十足的紅白流理檯,黑色大理石檯座~四十萬! 這是小鎮裡第ㄧ批商品房. 業主應該都是鎮上先富些,遷老屋移新居入住者. 不同於拆遷戶民,這區內的住戶,比較中產穩定. 白天晚上,小孩上學放學,大媽大嬸們在陽光好的時候抱孫沿社區內巷路散步~ㄧ切正常,看不到無所事事蛇來蛇去的晃盪閒人~

這社區看來真不壞啊? 那裡會有錯? 隱於市偏安寄寓可不可?

~我想起”你在上海還好嗎?”.


 ~~ 撰稿/田曉虹


上海一共有多少外籍人士?人來人往,似乎很難報出確切的數字。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6年底,有來自全球160余個國家的約16萬外籍人(獲半年以上居留許可者)在上海居住。 去年,上海社科院的研究人員從“社會適應”和“文化交融”兩個層面,對外籍人士的在滬生活進行考察。“社會適應”指的是以日常生活為考量的職場、學校、居家、社會生活的現狀、需求和滿意度;“文化交融”指的是以價值觀為核心的精神理念、情感意識、行為方式、道德規範等方面的認同、交流和融合。研究人員走訪了企業、高校、國際社區、在滬外國商會、外國人學校等,問的是同一個問題:你在上海還好嗎?

在滬外籍人士,數量最多的是日本人、南韓人和美國人,佔到了總數的53%。2001年以來,外籍人士來滬數量快速增長,尤其是2005年,年增幅達到253%。他們的到來不外乎“經濟資本”和“社會資本”的推助。從居前10位的國家看,包括歐美六國和日本、南韓在內的世界經濟強國幾乎都榜上有名,經濟全球化趨勢使他們捷足先登。集聚了全球70%以上華人、華僑的東南亞地區,特別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國緊隨其後——語言、文化、人脈等豐富的“社會資本”使這些東南亞近鄰聞風而動。

綜合調查顯示,截至2006年底,在上海就業的外籍人士接近6萬。約佔上海總人口的0.5%,其中在租賃及商務服務業和製造業就職的超過半數。在職外籍人士中,88%都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其中18%為博士、碩士學歷,接近90%的在職人員在企業中擔任中高級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企業主或合夥人

從總體上看,在滬外籍人對上海日益優化的城市“硬環境”比較滿意,但對於一些牽涉到公職人員以及市民素質的“軟環境”,則有一些集中的負面反映。無論是問卷調查還是深度訪談都顯示,外籍人對上海的公共秩序普遍持批評態度。主要包括交通規則尚存在不盡合理之處以及駕駛不文明現象,如在紅燈情況下放行右拐彎機動車,讓過橫道線的行人感到很不安全;部分機動車隨意變道、超車、摁喇叭等對守法駕車者造成騷擾和安全威脅;自行車在機動車道行駛,摩托車助動車開上人行道等。上海的交通安全狀況令外籍人士感到無所適從,更害怕讓學齡期孩子獨自外出。

 此外,還有較多外籍人看不慣部分市民在公交車、地鐵上下車時的爭先恐後,在超市購物時任意翻動商品、隨意拆啟包裝,在公共場所高聲說話、打手機,在餐館喧鬧、殘留大量菜肴揚長而去。公共服務不到位也引起外籍人的意見。如路燈壞了數月不換;公交車站路牌太高不便觀看:一些商業及公共服務窗口服務人員將文件或零錢扔給顧客;作健康檢查時沒有空間隔離,要求檢查者當眾脫衣接受檢查;有些計程車司機見外籍顧客故意繞道行駛等。作為一種“外來視線”,這些意見折射出的是國際社會的價值尺度和道德評判。

文摘自新民周刊,二00七,十月份田曉虹專刊,”你在上海還好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地球逍笑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