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看台灣-分數定義價值~轉貼自聯合報 分類: 人物肖像
新聞首頁>焦點新聞 >聯合報 老外看台灣 分數定義價值 20080108 記者(本報梁玉芳)
十七歲就到宜蘭當交換學生的澳洲男生Gaz,現在是台灣大學國企系三年級的學生,但他曾說「台大是個寂寞的地方」,「語言不再是障礙,文化卻開始隔閡」,雖然他早視台灣是第二個家。從宜蘭到台北,他覺得「文化暈眩」,有些台灣菁英學生對分數的計較、功利導向,讓他難掩失望。 台灣人 麻吉但不愛擁抱 問:台灣哪些地方吸引你?
答:我十七歲來台灣當交換學生,在宜蘭念高中,接待家庭對我的人生影響很大,在鄉下看到很真實的台灣人。人民的活力和創意驚人,好像任何人都可能做小生意,擺攤、開早餐店,靠自己過日子。澳洲的社會福利很好,很少人像台灣人這麼拚生活。
朋友之間非常照顧對方,出去旅行,台灣人總是買著要買禮物給誰誰誰,什麼事都想到家人、朋友;我們就比較個人主義。
想到離開台灣,我會覺得害怕。我十七歲到廿四歲都在這裡,從小孩子變成大人,我很多想法都被台灣人影響。台灣人不喜歡擁抱,但現在阿嬤看到我都知道一定要抱我一下,我才覺得有愛的感覺。
還有,台灣人很容易擁抱不同的外來的東西,融合出新味道。比如說,我住的頂樓加蓋,原本是個和室很寬敞,加上台式的神明桌、中式的窗戶,還有西式的房間擺設,還滿舒適的。
創意夠 DM摺紙盒裝物 這好像是台灣人常用不要的DM紙摺出小紙盒可以放雜物,沒用的廢物就變有用了。台灣生活中充滿這類的創意。不好看,但是有意思。像加拿大,好山好水,可是好無聊;台灣,有點髒、有點亂,但很好玩。
問:外國人在台灣生活有什麼困難嗎? 答:我會中文,生活過得很充實,在bbs上有各式資訊,參加同志大遊行、看煙火。有外國人住了十一年,一句台語都不會,對異文化都不好奇,這很奇怪啊。
台灣人交談很愛夾雜英文字,最近很流行「prefer(偏好)」,大家會說「我prefer什麼什麼」;或是講一個人很親切,就說「他很nice」,好像不用nice就不能表達他的體貼。為什麼說power就較有力?祝生日快樂就非用英文不可?被fired會比「被炒魷魚」更容易接受嗎?我很好奇,這些字都是怎麼流行起來的?
假菁英 只愛分數排骨飯 問:你的部落格裡寫了不少對台大人的觀察?
答:我對台大人的感覺很複雜。有些人真的很強,功課好、打扮又有型,會玩樂器又會寫東西,交的報告認真到不行,超級優秀;有些就是「假菁英」,這是我自己發明的詞,我是指不關心別人、不關心世界,生活的意義只有分數和「排骨飯好好吃」!
成績是唯一顯示個人成功的方式,周末被沒收,沒時間想課外的事,很多人不開心,但他們寧願乖乖的,不說話!
比如有些人很愛問我「你考幾分?」我說六十分,「那你怎麼辦?你爸媽會怎樣?」我很驚訝他們對分數那麼在乎。我用中文考試,考及格了,我就很開心了;我恨微積分,但它讓我學會一些新的中文字彙,就夠啦。分數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品質。
好學生 乖乖為爸媽讀書 我已經可以理解「台大人」是一路念好學校上來的,生活裡很少有別的東西。有些人就是分數好,所以來念台大國貿、企管或電機,他們會說,啊,好想念文學或電影,可是爸媽不同意。我就會說,你該為自己決定啊,大學要念四年耶,一輩子更長,是為爸媽而活嗎?
我高中到台灣念書,後來回澳洲再到北京,又決定回台灣念大學,我爸媽都讓我自己決定。他們很開心我一個人在外面成長,我爸爸會邊喝紅酒邊用skype和我聊天,知道我的近況、未來的方向等等。我在台灣,語言上已經沒有障礙,但文化上卻有了隔閡,可能是我太愛碎碎念,或者是到了中文說的「見山不是山」的階段,過一陣子大概會好一點吧。
轉貼自 20080108 聯合報
新聞首頁>焦點新聞 >聯合報 老外看台灣 分數定義價值 20080108 記者(本報梁玉芳)
十七歲就到宜蘭當交換學生的澳洲男生Gaz,現在是台灣大學國企系三年級的學生,但他曾說「台大是個寂寞的地方」,「語言不再是障礙,文化卻開始隔閡」,雖然他早視台灣是第二個家。從宜蘭到台北,他覺得「文化暈眩」,有些台灣菁英學生對分數的計較、功利導向,讓他難掩失望。 台灣人 麻吉但不愛擁抱 問:台灣哪些地方吸引你?
答:我十七歲來台灣當交換學生,在宜蘭念高中,接待家庭對我的人生影響很大,在鄉下看到很真實的台灣人。人民的活力和創意驚人,好像任何人都可能做小生意,擺攤、開早餐店,靠自己過日子。澳洲的社會福利很好,很少人像台灣人這麼拚生活。
朋友之間非常照顧對方,出去旅行,台灣人總是買著要買禮物給誰誰誰,什麼事都想到家人、朋友;我們就比較個人主義。
想到離開台灣,我會覺得害怕。我十七歲到廿四歲都在這裡,從小孩子變成大人,我很多想法都被台灣人影響。台灣人不喜歡擁抱,但現在阿嬤看到我都知道一定要抱我一下,我才覺得有愛的感覺。
還有,台灣人很容易擁抱不同的外來的東西,融合出新味道。比如說,我住的頂樓加蓋,原本是個和室很寬敞,加上台式的神明桌、中式的窗戶,還有西式的房間擺設,還滿舒適的。
創意夠 DM摺紙盒裝物 這好像是台灣人常用不要的DM紙摺出小紙盒可以放雜物,沒用的廢物就變有用了。台灣生活中充滿這類的創意。不好看,但是有意思。像加拿大,好山好水,可是好無聊;台灣,有點髒、有點亂,但很好玩。
問:外國人在台灣生活有什麼困難嗎? 答:我會中文,生活過得很充實,在bbs上有各式資訊,參加同志大遊行、看煙火。有外國人住了十一年,一句台語都不會,對異文化都不好奇,這很奇怪啊。
台灣人交談很愛夾雜英文字,最近很流行「prefer(偏好)」,大家會說「我prefer什麼什麼」;或是講一個人很親切,就說「他很nice」,好像不用nice就不能表達他的體貼。為什麼說power就較有力?祝生日快樂就非用英文不可?被fired會比「被炒魷魚」更容易接受嗎?我很好奇,這些字都是怎麼流行起來的?
假菁英 只愛分數排骨飯 問:你的部落格裡寫了不少對台大人的觀察?
答:我對台大人的感覺很複雜。有些人真的很強,功課好、打扮又有型,會玩樂器又會寫東西,交的報告認真到不行,超級優秀;有些就是「假菁英」,這是我自己發明的詞,我是指不關心別人、不關心世界,生活的意義只有分數和「排骨飯好好吃」!
成績是唯一顯示個人成功的方式,周末被沒收,沒時間想課外的事,很多人不開心,但他們寧願乖乖的,不說話!
比如有些人很愛問我「你考幾分?」我說六十分,「那你怎麼辦?你爸媽會怎樣?」我很驚訝他們對分數那麼在乎。我用中文考試,考及格了,我就很開心了;我恨微積分,但它讓我學會一些新的中文字彙,就夠啦。分數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品質。
好學生 乖乖為爸媽讀書 我已經可以理解「台大人」是一路念好學校上來的,生活裡很少有別的東西。有些人就是分數好,所以來念台大國貿、企管或電機,他們會說,啊,好想念文學或電影,可是爸媽不同意。我就會說,你該為自己決定啊,大學要念四年耶,一輩子更長,是為爸媽而活嗎?
我高中到台灣念書,後來回澳洲再到北京,又決定回台灣念大學,我爸媽都讓我自己決定。他們很開心我一個人在外面成長,我爸爸會邊喝紅酒邊用skype和我聊天,知道我的近況、未來的方向等等。我在台灣,語言上已經沒有障礙,但文化上卻有了隔閡,可能是我太愛碎碎念,或者是到了中文說的「見山不是山」的階段,過一陣子大概會好一點吧。
轉貼自 20080108 聯合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