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治文成移民之都
加拿大 明報2007年12月5日

【明報專訊】卑詩省的列治文市又多獲了一項冠軍銜頭——全加拿大移民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根據加拿大統計局昨日發表2006年人口普查報告,華裔聚居的列治文,全市人口的57.4%為移民人口(外國出生人士),險勝移民人口比例為56.5%的安省萬錦市,首度奪下全國移民比例最高城市的桂冠。

今次公布的2006年人口普查報告顯示,全加拿大移民人口為618.69萬人,等於19.8%,接近五分之一的全國人口是移民,是75年來比例最高的一次。

人口普查報告顯示,列治文2006年的移民人口,較2001年增長12.9%,而本地出生人口則減少2.3%,幾乎十分之一(10.8%)的列治文居民,是在過去5年內移民到該市。

在最近5年移居列治文市的18,800人中,有一半是來自中國,其次是菲律賓移民,佔14.2%,另外7.4%來自台灣,4.7%來自香港,4.3%來自印度。

中國移民最近5年湧入列治文後,使中國移民佔該市人口比例達到15.33%,首度超越香港移民,成為該市移民最大來源地,香港移民居第2位佔13.13%,其他東亞裔移民佔5.69%。

報告顯示,在列治文5歲至16歲的學齡兒童,有15.4%是最近5年來到的新移民學生,且有高達66.3%比例的學童,他們在家裏說英語及法語以外的母語。列治文的中國新移民,在家裏最多說的是普通話及廣東話。

報告指出,列治文市說中文的人口中,以說廣東話的人口28,550人為最多,說普通話有13,405人,說台語有880人,說其他中文方言人口有23,230人(見另稿)。

中台港澳移民逾75萬

該次普查又顯示,卑詩省有高達27.5%的人口比例為移民,比例是全國次高省分,僅低於安省的28.3%。2001年時,卑詩省移民人口比例為26.1%,1991年為22.3%,在過去5年,有111萬名移民到達加拿大,其中有16%移居卑詩省。

此外,全加拿大有618.69萬人是外國出生的移民,比例佔全國總人口達19.8%,創下75年來新高, 其中中國、香港、台灣及澳門出生的移民總數達75.3萬人,佔本國人口2.4%。在2001年時,全國人口有18.4%為移民。

中國為最大移民來源地

中國移民連續在2001年及2006年兩次人口普查報告中,保持移民最大來源的地位,在過去5年抵達移民,來自中國比例佔14%,其次為印度11.6%,菲律賓7%,巴基斯坦5.2%,前4大移民來源排名,順序與2001年相同。

2006年人口普查報告指出,2001年至2006年間,全加拿大移民人口增加達13.6%,是本地出生人口增幅3.3%的4倍。在2001年1月1日至2006年5月16日,新抵達移民達111萬人,是全國移民人口的17.9%,佔加拿大全國3120萬人口的3.6%。

2006年新移民在亞洲出生比例高達58.3%,與2001年的59.4%相差不大;1971年時,只有12.1%的新移民出生在亞洲,是2006年比例的1/5。

歐洲移民人數僅次於亞洲移民,2006年人口普查歐洲移民佔移民人口的16.1%,雖然歐洲移民仍然居次位,但比起1971年61.6%移民來自歐洲的情況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約有10.8%的新移民出生在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比2001年的8.9%增加,10.6%是來自非洲,亦比2001年的8.3%增加。

2006年普查時,68.9%的新移民選擇在多倫多、滿地可及溫哥華落腳。


20萬人不知所蹤
加拿大 明報2007年12月5日

卑詩大學移民議題專家、地理系教授希伯特(Dan Hiebert、 圖)指出,2001年至2006年抵達的移民人數,移民部在他們抵達時統計應該有130萬人,但到了加拿大統計局於2006年進行人口普查時竟只有110萬人。希伯特說,這當中有20萬人不知去向。他說,通常會離開加拿大的移民,經濟理由為主要原因,例如在加拿大找工作不順利,因此回到原居地就業。

希伯特說,當然這20萬人內,很小部分可能已過世,其餘要不回流到原居地,要不就是離開加拿大到其他國家。

希伯特認為,而這些不知去向的移民去到哪裏,是值得仔細推敲的題目。

希伯特說,一般會回流的移民,都是為了經濟上的理由,例如在加拿大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又或是本地房屋太貴、生活費太貴,而回到原居地養老也許較實際等理由才會離去。


新移民愛置業
加拿大 明報2007年12月5日

加國移民人口創75年新高,人口統計學及移民專家指出,人口比例及使用語言的變化,可能對地產業及商業產生影響。

卑詩大學地理系教授希伯特(Dan Hiebert)指出,移民家庭更重視購置物業,認為這樣才算「安家立業」,因此在本地居住超過10年以上的移民,擁有物業的比例,已經超逾本地出生的加拿大人。

都會未來研究所(Urban Futures Institute)總監拉曼洛(Andrew Ramlo)則表示,新移民的年齡大多數介乎30至35歲之間,為了安置家庭和子女,他們傾向尋找鄰近學校的居所落腳。近幾年溫哥華市獨立屋價格飆升,令新移民難以負擔,因此相對較便宜,距學校近,能為子女提供較大玩耍空間的城市屋成為首選。

另外,統計局人口統計專家本德(Rosemary Bender)認為,非官方語言的廣泛使用,將對本省商業運作甚至生活方式產生影響。她指出,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共有200種語言,而中文更成為英法語言以外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在移民集中的地區,官方語言的使用率持續下降。卑詩省列治文小企業員工間,以中文作交流的現象就很普遍。統計局接下來將就此展開研究,結果將在明年公布。




華語人口全國逾100萬
卑詩34萬 大溫華語比率最高
加拿大 明報2007年12月5日

2006年人口普查顯示,華語是加國最多人懂得的非官方語言,說華語的全國總人口超過100萬人,其中34萬定居卑詩,佔全國人口比例3.2%,比2001年時上升0.4%。而在列治文這個加國移民比例最高的城市中,華語人口6.6萬比例更高達37.87%;整個大溫地區是全國華語作為母語人口比例最多的地區。

全國逾100萬名華語人口當中,有34萬人定居於卑詩省,佔卑詩省的總人口比例8.34%。而這34萬人當中,超過26萬人聚居於溫哥華、列治文,及本那比3個城市。在列治文,華語人口有6萬多佔全市人口的37.87%,即每3名列市居民中便有1人能夠說華語。在溫哥華及本那比,有25%的城市人說華語,即每4人中便有1人懂得華語。

另一方面,無論在加國、卑詩省、溫哥華、列治文,或本那比,說廣東話的人口比起另外的華語組別人數都要高。在加國,說廣東話的人口超過36萬人,卑詩省有13萬人,而溫哥華、列治文,及本那比則分別有6.4萬人、2.9萬人,及1.6萬人。

但當將其他屬中國大陸的華語組別的人數加起來,卻超過說廣東話的人數,與中國大陸移民日增、香港移民日減的趨勢相符。

此外,在01至06年,全國非英法母語人口比例上升至20%,在此期間抵達的110萬移民當中,超過8成是非英、法母語人口。而在200種語言中,使用烏都語(印巴人士)(Urdu)的人口,出現80%的最大漲幅。

加國的非英法母語人口,絕大多數(87%)居住在全國各大都會區,其中的72%更集中在6大地區,排名依次為:多倫多(44%)、溫哥華(41%)、卡加利(23%)、滿地可(22%)、愛蒙頓(21%)、渥太華(17%)。

2006年,全國華語為母語的人口約有100萬,佔人口總數的3.3%,比2001年時上升0.4%。如果將比較的範圍,擴大至所有2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則卑詩省大溫哥華地區的本那比市,以55.5%人口的母語為非英、法語而居全加第二。

在全國範圍,以英語為母語和以法語為母語人口的實際數字,雖然呈現3%和1.6%的增幅,但在總人口中的比例卻出現約2%的下降,跌至80%。

與其他各省相比,卑詩省民更傾向於使用英語。僅有6.6%的英語為母語人士,和4.5%的非英法母語人士,稱自己掌握兩種官方語言者,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數字17.4%。


卑詩2成華語省民不懂英法雙語
加拿大 明報2007年12月5日

2006年人口普查顯示,華語為母語人士是所有非英、法語系人口中,有最多人任何一種官方語言都不懂,在學齡兒童特別多。教育局則表示,個別學校中兩種語言均不懂的比例,更可能高達3成。因此,溫哥華教育局在聘請教師時,有ESL背景的老師,會獲優先考慮。

在加國,不懂兩種官方語言的華語人口佔總華語人口的18.02%,比例全國最高。於卑詩省,比例更高達19.64%,共有67,340人。

加拿大統計局於2006的人口普查問卷中,將華語分為8個組別。8個華語組別分別為:廣東話、普通話、台語、潮州話、福建話、上海話、客家話及其他方言。

於溫哥華、列治文,及本那比3個華裔人口最為集中的卑詩省城市,兩種官方語言都不懂的華語人口比例,也與全國及卑詩省比例相若,約有20%。

在10至19歲學齡兒童中,不懂英、法兩語的華語學生比例明顯較低,最多不超過3%。不過,相比起其他母語非英法的學童,華語學生不懂英、法語的比例還是最高。

對此,溫哥華教育局主席鄧立勤(Ken Denike)表示,在調配教學資源的時候,學生的語言能力是關鍵考慮因素之一。他又指出,教育局一直也有密切留意學生類別的轉變,並因應作出資源調配。

列治文教育局學務委員布爾克(Sandra Bourque)也認同,教育局在90年代已經陸續引入相應對策,協助新移民學童適應。

鄧立勤與布爾克同時表示,兩校區的教師都有心理準備,會遇到很多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生。在溫哥華,曾修讀ESL課程的教師申請者,更有機會被優先取錄。


列市ESL學生達1.5萬
加拿大 明報2007年12月5日

卑詩大學語言教育系教授岡德森(Lee Gunderson)指出,列治文校區在1980年時,只有188名ESL學生,但到現在ESL學生增至1.5萬人,升幅幾乎達80倍。由於本省有大量不說英語的家庭新移民湧入,岡德森強烈建議,卑詩省培訓教師的課程,必須加入必修有關ESL課程,才能培養出真正能夠指導ESL學生的中小學教師。

此外,岡德森亦說,在阿博斯福,有30%的學生需要ESL,但在省政府限制ESL學生只能接受最多5年的ESL撥款方針下,很多學校在4年級以後即不開ESL課,令ESL學生不知所措。他說,根據30多年的教學經驗,ESL學生約要7年甚至是10年時間,英語能力才能夠提升到與本地自小學英文的學生相同,因此他認為省府應增加對ESL學生撥款,讓他們提升英文程度。

岡德森說,有些城市ESL學生比例之高,已經超過預期,但省政府卻未針對學生實際需要進行撥款,以及培訓教師,令人失望。


PS: 轉貼自2007/12/05明報加西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地球逍笑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