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今年落在陽曆二月三日。
天天清晨拉開窗簾看日出太陽,也觀風力風向。九號週日觀察到吹西風了,學校國、省旗和暖氣鍋爐房的白氣飄揚方向,在這之前和之後都是吹東風,也許十八號「雨水」到三月二十日的「春分」,吹西風的日子會比吹東風多些,這時應該就可確認春天真正的來臨了。
二十四節氣是觀察太陽運轉影響氣候變化定出的框架。古代漢族的農民曆是結合了陰曆與陽曆兩者的陰陽合曆,嚴格說起來農民曆並不是陰曆,現在月亮曆都會說成農曆。
以「春分」爲例,農民曆指出每年是落在陽曆的3月20~21日。也指說那一天是春天過了一半,白晝與黑夜各為十二小時。農諺:『春分,日暝對分』。但,地球暖化,氣候變遷異常,過熱過冷沒有通則,「春分」也不一定準確,只能參考。
在天文學中,春分標志著春天的第一天。世界各地都會以各種傳統、假期和節日來慶祝新季節的開始。春分也預示著日照增長、氣溫回升、鮮花盛開和其他每個人都能注意到的季節性影響的現象。
2025年3月15日 星期六 (GMT+8)臺灣臺南市日出時間爲上午6:08,日落在下午6:08。
由於緯度的關係,大溫哥華的「春分」今年在三月十七日,07:20日出,中午天文時間在13:20,日落時間是19:21,白天時間持續12小時又1分鐘,夜晚總長11小時59分鐘。
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拉治與溫哥華「春分」同日,但因時區(AKDT)不同,上午8:09日出,下午8:09日落。
古代漢族的農民曆是以唐國中原地區爲本位觀察所得,對太平洋兩岸的臺灣和加拿大同屬北半球也有很大的參考價值,但因氣流和日照不同,二十四節氣就會不一樣,臺灣要提早,加拿大會延後,看櫻花花期和楓葉變紅就是有落差、不同。
觀察日出風向,太陽愈來愈向北移,白天越來越長了。南向的窗戶,在過幾天就看不到日出太陽了。西風勝過東風。白日多過黑夜。樂迎春夏。
艾嬤特別喜歡溫哥華的春天。花開葉綠,大地色彩日日不同。
今年二月長週末Family Day落在二月十七日,很多國家都有家庭日,強調家庭的核心價值觀:愛、尊重和支援。加拿大不是每一個省都有Family Day,卑詩省的家庭日可以說是學校的春假。
海琪的小學在Family Day長週末前,多放兩天假,週四一大早就到阿公阿嬤家報到,夏娜放學後才到阿公阿嬤家吃晚餐。
週五早上海琪有安排游泳課,阿姆在家上班,負責接送,中午才一起到阿公阿嬤家吃麻油麵線。
新聞:2月15日週六國旗日,加拿大國旗在史蒂夫斯頓飄揚。
列治文居民懸掛國旗,以應對來自美國的關稅威脅。
_(圖片取自網路新聞)
自從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對加拿大徵收高額關稅後,以及他提到要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個州,加拿大人的愛國主義意識越來越高。
雖然自1996年加拿大總理克里靖宣佈國旗日以來,國旗日並沒有大張旗鼓地被慶祝,但今年包括克里靖在內的五位前總理呼籲在2月15日週六表達愛國主義。
今天看到的新聞:一名美國國家公園嚮導,在出差回家的半空中被解僱了。Helen Dhue是受川普政府聯邦裁員影響的1000名國家公園管理局員工之一。上週五,環境保護局、農業部和能源部以及其他機構也解僱了一些人。
題外話:臺灣閒差公務員或因族群而成立的部會、局處是應該被裁員、裁撤,圖利少數人或族群的預算不該一直被編列。政府服務的是全民。謝長廷自己說,他也可存18%,現今,真的讓人感到不可思議。臺灣國民的退休待遇和國民年金福利是不公正的。
全世界的從政者,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非「常人」,都是政客,只享私利、權勢,亂中取栗,傻子才會相信他們爲國爲民。把「愛臺灣」當口號,喊越大聲的,越不可信。在中國工作學到一件事,紅底白字的標語和震天價響的口號,就是永遠無法成就的「豐功偉業」。
天佑美國和加拿大!希望臺灣不受不良影響!
Helen Dhue是受特朗普政府聯邦裁員影響的1000名國家公園管理局員工之一。 “公園建立社群,”她說。 “看到這受到威脅,我很難過。”
中午(溫哥華時間)突發新聞:一架客機翻覆和燃燒,但這次避免了悲劇。
_(圖片取自網路新聞)
達美航空4819號航班上的所有80人在強風和多雪的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降落墜毀時倖存下來。
週一(2月17日),在暴風雪過後颳大風的天氣下,一架達美航空的班機在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降落時發生翻覆事故。
這架飛機在觸地滑行時突然傾斜產生火花併起火,然後翻滾機腹朝天,右翼脫落。
據當局稱,在墜機時間下午2點15分左右,從西邊吹來強風,時速約29英里,陣風時速高達38英里。多倫多也有飄雪,過去幾天遭受了兩場暴風雪的襲擊。
這幾天北半球很多地方都有破歷年來降大雪高度的紀錄。
北半球春寒料峭,南半球高溫熱爆。
隨著2025春天的到來,這是夏娜的第四個春天。
夏娜跟隨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文明、進步,是教養跟學習來的。
備註:
加拿大楓葉旗使用60週年,1965年2月15日,楓葉旗取代了紅旗Red Ensign,成為加拿大的國旗。
Canadian Red Ensign
used from 1957 to 1965.
used from 1922 to 1957.
used from 1868 to 1922.
加拿大簡史:原為印地安人及英紐特人居住地。1867年依據英國北美洲法成為英國自治領(Dominion);1926年獲得外交獨立權;1931年依據英國西敏寺法令成為大英國協成員國,加拿大議會取得平等之立法權。1982年英國放棄依北美洲法之管轄權,加國國會通過權利憲章,憲制乃臻完備。
1867年的7月1日,依據英國北美洲法將英國在北美的三塊領地合併為一個加拿大聯邦,包括加拿大省(今安大略南部和魁北克省南部)、新斯科細亞省和新布藍茲維省。此日從1867年聯邦化後直到1982年稱為「自治領日」(Dominion Day / Le Jour de la Confédération),1982年加拿大取得完全獨立後改稱為「加拿大日」。
加拿大沒有真正的建國日或獨立日,1982年10月27日年英國女王兼加拿大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簽署命令,將加拿大憲法修憲權移交加拿大議會,至此加拿大與英國的特殊關係終結,加拿大成為完全主權獨立的國家,10月27日這一天不被加拿大人當做「國慶日」。
加拿大全國歡慶的日子是「加拿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