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有能力約束個人的行為,只對自己負責。
在很多領域的學習過程,若先有失敗或挫折不是壞事。對有自律特質的人來說,增強修護質量的經驗越豐富,爾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耐壓功力就會變得更好。
要輕鬆獲得,是人性,很多人都在「一念之間」選擇失敗?很是矛盾!有時候「堅持」反而壞事,不「停損」越發不可收拾。該怎麼「放棄」也是一門學問,感性或理性的思考?理論和實踐的檢驗?人非萬能,莽撞硬頸不得。不輕易放棄很容易,但堅持不懈很艱難;由某個角度來看,逃離不是壞事,如果壓力已經造成身心傷害時;當然,這是後知後覺才意識到,事後諸葛不濟事,傷害已成。
如果正向發展,有壓力不是壞事,就像有破壞才會有計劃再建設,有損傷,才會有動力修復前進。人生青壯期就是時時刻刻都在努力不懈抵抗情緒低落的壓力,先認清壓力來源的現實,看清自己。當今,很大部分的壓力是外來的,細想,這些週遭嘈雜的人際壓力其實是對我們的恭維,忽視它,道不同不相為謀,豁達看待。自己能給自己壓力才是最重要的。
學習豁達,跟自律是兩回事。寬心閱讀事物與自律並存,自律不用過度自我設限,自律不是用來對抗自己,自律只是說自己的高度與眾不同,不是聖人。
列治文的居民,對需不需要設置護理處所和中途之家幫助吸毒成癮者脫離痛苦,見仁見智。吸毒者,自律能力不夠強,造成社區環境混亂,這是社會問題,大眾就有必要去關注。
卑詩省驗屍服務處公布的的報告顯示,在2024年共有2,253人因吸毒過量死亡。解決吸毒成癮病患問題需要各級政府(市、省和聯邦)採取醫療保健的方法和合作。
溫哥華現任市長是亞裔,上任後一開始積極用警力拆除帳蓬城和趕走唐人街的無屋者,反而讓這些流落街頭的弱勢族群在溫哥華市中心東區四處擴散,到現在還是沒有辦法善後。
列治文是捷運線的終點站,流動便利;列治文吸毒人口,親眼看的到增加;列治文市政府讓人詬病對毒癮者僅是統計資料;中途之家的建立,被居民抗議反對。
事實上,列治文局民,吸毒成癮的人口也是有所增長,一些尋求康復的人不能夠在離家近的地方獲得所需要的支援,不得不離開列治文去其他地方進行排毒和治療方案。
列治文是亞裔城市,文化文明價值觀與歐美裔不同,市政府一直要建立專門排毒和治療設施為那些處於危機中的人提供必要的支援,並幫助建立一個更健康、更有彈性的社群,一直被幾位亞裔市議員領頭聚眾抗議反對。
亞裔文化價值觀,錦上添花,崇尚財富,落井下石,看不起窮途末路。臺灣有很多「阿舍仔」,一生經歷是最顯明的鏡子。
臺灣人喜歡用撿角抾捔(khioh-ka̍k)、爛軟荏懶(lám-nuā)論斷人,但卻對宗教和慈善捐款不手軟,捨生又舍物。
北半球,春雷尚未震響,西風尚未壓過東風,看來真正的春天還沒到來。
列治文兩學期制的中小學自3月15日起放春假兩整週,幼兒園的夏娜春假少一個禮拜。
海琪和夏娜安排游泳課程。
也在圖書館活動。
在朋友家。
在阿公阿嬤家。
今年復活節落在2025年4月20日星期日。海琪復活節前用40天不能吃垃圾食品來齋戒,已經過了一半,尚未破戒,自律系統發育良好。
列治文的櫻花🌸也很自律,在春天不像春天的氣候下,忍住愛現的心情,直到溫差變化達到需求,一窩蜂在三月底同步展露。
櫻花🌸受制於大地氣候變化且自律,不會爲早開晚開道歉,因為大地母親很包容。
網路媒體社交,有駭客,有AI監視,個人資訊被盜。。。,因此某些行爲也需自律,雖然綁手綁腳不自由,在他人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總是要簽認同意很多落落長躼躼長(lò-lò-tn̂g)單方製作未經協商的規則。
有一家總部設在列治文的健康食品公司,在反美關稅熱潮下設計了一個廣告,自以爲幽默的寫著Made in (the 51st state) Canada,在網路上被罵翻了,結局就是道歉。
創意無限,但在敏感時刻,也需要自律,沒有散播我思我想犯眾怒的自由。
加拿大最古老的零售集團,355年的the Hudson Bay Company隨著加拿大和美國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地緣政治和經濟不確定性的風險增加,向法院申請清算。
安大略省高階法院法官Peter Osborne在3月21日批准了哈德遜灣公司幾乎所有商店的清算,清算已於3月24日開始,並將持續到6月15日,只剩下六家商店在運營。
Richmond Centre的Hudson Bay百貨公司,正進行清倉結束營業。
勇於道歉是自律行為的重要指標之一。
由於DNA的關係,有些臺灣的國會議員慣性在法案議題和本身言行火上澆油或引火燒身;不用期待他們能夠自律,但她們真的是不會道歉,反而覺得對抗或創造話題就是聲量,上新聞或不務正業當名嘴就有選票應該是臺灣的民主特色。
看人一瞬之間的作爲,那就是這個人顯露本性的真正展現。
Richmond News:Richmond police hand out $36,000+ in fines in one-day distracted driving blitz
列治文警察三月十一日在某一個十字路口,借來一輛砍樹用的高空升降車,用長鏡頭捕捉使用手機的司機,馬上用無線電向駐紮在稍遠前方的警察,提醒他們注意分心的司機。
列治文警方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3月11日的行動對違規駕駛提出了75項指控,開出罰單總計CAD 36,423.00。罰單包括59項駕駛時使用電子裝置的罰款,12項與車輛相關的違規行為,1項沒有駕駛執照的罰款,1項不繫安全帶的罰款,1項在黃燈處停車的罰款,1項在紅燈處停車的罰款。
列治文條例:開車時使用電子裝置將被處以CAD 368.00的罰款和紀錄扣4分。
在美加,酒後開車(DUI)是嚴重的刑事犯罪,會產生重大的法律後果,定罪後有紀錄,通過美加邊界有一定的困難。臺灣移居加拿大的人,面對開車習慣和罰則,不乖的人自然懂的自律,不用人教。有時候自律是來自他律,不得不低頭養成良好習慣。他人的生活安全自由高於個人不良習慣的自由。
違法駕駛行為罰則很重,需要自律來避免,錢多時間多的人不想自律,僥倖逃過被捉的心態,也是可以的,但一旦發生事故,受害者真的是很無辜。
加拿大酒駕是用刑事犯罪處理,有案在身,一輩子都抹不掉,南下美國,犯罪紀錄都被看到。
因為害怕,所以要自律。
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同於自律,自律是經過內省深思內化。
宗教的自律在於高清的道德感和內省戒條,這是專業級的自律,一般宗教信仰堅定的人,假若道聽塗說不求甚解,生活上容易產生罪惡感的情緒,一旦走火入魔,憂鬱不快纏身。
很妙的是,宗教長老常叫信仰者寬恕沒有自律能力的過失人類。
自律的人擁有約束自己的能力,這是成功很重要的基礎;也有堅毅精神,爲自己設定的目標,踏實完成。
Richmond News:$500K 6/49 ticket bought in Richmond expires soon
加拿大彩券中獎獎金一年內必須完成領取手續,這位中獎者除了有變故情事外,或者是一位不喜歡自律的人,「隨心所欲」慣了?
臺灣有一些高傲又蠢的學者,住在象牙高塔,只會壓榨碩博士生,不走入凡間,自以爲是的認爲自己的狡猾缺陷爲「正義」,「隨心所欲」,很多意見作風都可以説是直接對抗大多數人的看法,不好意思說他們是真笨還是裝笨,作頭不稱頭。
笨蛋若沒有自知之明的自律,就怕這種人愛做事,且都過於努力啊!
這是剛看完英國多個真實故事改編的劇集毒鎮Toxic Town的連想。
備忘:
阿舍
明代稱應襲衛所職位的武官子弟為「舍人」或中書舍人。宋朝以後,以「舍人」及「舍」稱官宦、世族、士紳、地主之家的子弟,類似員外,臺灣、中國大陸福建閩南以及廣東潮汕一帶。則冠以「阿」字為首,故稱「阿舍」。
臺語阿舍(a-sià)
阿舍是指公子哥兒、紈褲子弟、紈褲子弟。富貴人家的子弟,浮華而不知人間疾苦。
復活節
根據《聖經・新約全書》記載,耶穌被猶大出賣,被羅馬兵丁釘死在十字架上,然而第三天他神奇地復活了。最初,復活節的日期並不固定,復活節最初與猶太人的逾越節同日,但教會在4世紀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決議不用猶太曆,於是改定為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
目前是北半球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南半球實則是秋分),如果月圓那天剛好是星期天,復活節則延後一星期,因此復活節可能在從3月22日到4月25日之間的任何一天。
破產、重組和清算
當企業現金耗盡,無法支付賬單時,就會發生破產。
根據《加拿大公司債權人安排法》,破產是一項法律程式,公司申請保護其債權人。目標是避免清算的社會和經濟成本,維護就業機會,並保護受影響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如果獲得批准,法官將設定一個「停留期」,公司與債權人一起制定重組計劃。
當一家公司被清算時,出售其資產的收益將根據索賠人破產的優先權來償還索賠人。這有時被稱為「誰得到什麼」的瀑布。把它想象成排隊等候的人來拿錢。
臨時DIP融資首先還清,以及與破產相關的法律和會計費用。重組期間的基本營運成本也得到了支付,包括員工工資。
接下來是有擔保債權人。這些貸款人提供由特定資產支援的資金,這些資產被稱為抵押品。抵押品可能包括庫存和房地產。類似的過程發生在個人住所;如果房主拖欠抵押貸款,銀行可能會佔有這所房子。
第三是法院授予優先權的債務。根據聯邦工薪保護計劃,員工的未付工資高達一定上限,低於9000元。支付養老金福利,並支付未付工資和銷售稅匯款。
隨著資產總額的縮小,無擔保債權人接下來將被償還,包括供應商、房東和員工,欠下額外的工資或終止的福利。
結算佇列中的最後一個是股權持有人——剩餘索賠人——他們透過普通股和優先股控制公司。
隨心所欲
「隨心所欲」原作「從心所欲」,見於儒家的重要典籍《論語》一書中。《論語》是一部語錄體散文,記述了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其弟子自相問答的言語,由孔門後學記錄而成,為儒家思想所依據的經典。〈為政〉篇中孔子自述生平修養進程,他說:「我十五歲時立志向學,三十歲時自立於社會而有所成就,四十歲時能明瞭事理而無所迷惑,五十歲時明白了天地萬物生成運行的自然法則,六十歲時能聆聽並了解他人話中的真義,七十歲時則能完全順從自己的心意做事,而且不會踰越法度。」由孔子這段話可以得知,當人修養到極致,萬事萬物的道理了然於胸,自身的行為會自然而然地容入天地運行的法則,而不會有所違逆。可知「從心所欲,不踰矩」,當是儒家修身養性的最終目標。「隨心所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完全順隨自己的心意去做事。但後來在使用這句成語時,有時會轉用於任意施行而不管是否造成危害的負面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