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日ㄧ早七點,台幹先生咖啡土司配網路,台幹太只好咖啡土司配電視. 今晨打開電視,瑩光幕剛好正在播出百家講壇,有人正在講明清傢俱點滴,此人用語妙趣橫生,談典故,從古傢俱裡說他對文化的熱愛和推動,ㄧ下子,引起我的興趣,留意了主講者的名字~馬未都~發音ㄉㄨ或ㄉㄡ? ~”馬未都說收藏傢具”~

電視ㄧ下就沒了~我用孤狗去查~

北京商報

馬未都:收藏人生有“六奇”

在北京收藏界,提起馬未都,圈內人都豎起大拇指,生在動蕩歲月裡不甘人后,不是收藏世家卻以收藏古代瓷器、家具聞名,開設私人博物館卻招?國際風險投資商。他是一個時代造就的成功者。

馬未都之一奇

靠文藝作品一舉成名

1966年,馬未都11歲,“文革”開始了,和成千上万同齡人一樣,馬未都的童年戛然而止。但是,只有小學四年級文化的他卻在20多歲時已然因文成名,他講述青年人情愛的小說《今夜月儿明》被《中國青年報》副刊以整版篇幅報出。后?,馬未都被調入中國青年出版社,成為當時該社最年輕的編輯。用他自己的話說:“恢复高考制度時我已經到了出版社上班,無法再參加高考走進大學。但是我在編輯領域已經做到得心應手,第一批恢复高考的大學生還沒畢業呢!”

文學領域給馬未都后?醉心收藏搭建了橋梁,他由文化了解文化,由文化了解文物。由于教育斷層,馬未都對知識的渴求极其強烈,“對未知的事物极感興趣,書讀得特別雜”。

馬未都表示自己喜歡上收藏是出于對中國歷史文化未知領域的好奇。“我當時對很多歷史都不太熟悉,就特別想知道。雖然,我可以從歷史文化中取得知識,但歷史文化的真實性不能完全保?,而研究文物則不同,它可以被看做是歷史的?据史。”

馬未都之二奇

“撿漏”成就大收藏

据馬未都介紹,他手上的大部分文物都是上世紀80年代在北京地攤上“撿”?的。“我搞收藏是興趣所致,年輕時有机會,幸運地買到了很多廉价的珍品。”

在特殊的歷史時期里,文物的价值沒有被認定,東西极為便宜。北京有很多半地下狀態的市場,馬未都經常出入玉淵潭東門、北海后海、朝陽門自發形成的古玩交易市場。

“到底那時候買了多少文物,我也說不清,大概是目前藏品的80%。”靠做編輯的收入和一些稿費,馬未都收藏了大量自己喜歡的瓷器。除了在地攤中挑寶貝,馬未都常到收破爛的地方淘寶,甚至成了一些收破爛老頭的專門買家。入行比別人早,眼光精准,目標明确,靠“撿漏淘寶”成就了今天的大收藏家。

馬未都之三奇

風投青睞私人博物館

說起自己傾心打造的觀复古典藝術博物館,馬未都表示:“我的館藏內容丰富,品种多、面積大,在私人博物館界我是最認真去做的,是不是第一,觀眾自有公論。”

公開資料顯示,觀复古典藝術博物館是1997年成立的,是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以古代家具的收藏為最大亮點,加之細致的管理机制,該博物館獲得了風險投資商的青睞。“目前,很多國際風投致力于低風險、長回報的投資模式。在我的6個館中,以后都會分別被冠名。冠名費將全部用于博物館建設。其中,家具博物館已經被IDG(第一家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風險投資公司)冠名。” 与此同時,在博物館經營過程中,美國風投中的?奇角色紅杉資本也曾向馬未都表示了合作意向。另外,据馬未都介紹,由他擔當顧問的影像國際集團藝術投資公司也已經獲得IDG和海納兩個風投的資金支持。

馬未都之四奇

取法西方校董制

博物館建立起?后,經營理念是個關鍵問題,如何更好地經營下去,在巨大的開支面前,怎樣更好地籌措資金都是馬未都探索的問題。几次考察,馬未都決定借?西方大學的校董制,讓私人博物館改成理事制度,“即使個人不在,但是整個制度還是能使博物館延續下去”。 同時,所需資金也得到了有效保?。“我們的資金?源主要是3塊,一是?自董事會,由為數不多的几個成功企業家組成,每年撥一定的款出?;二是?自理事會,這部分人不用承擔博物館的社會責任,擁有榮譽頭銜,在國外,能做博物館的理事那是相當高的榮譽,是用錢也買不到的,現在國內也有相當成功的人士認識到了這一點,我們的理事對博物館有不定期的贊助;第三,建立了博物館會員制,每年1000元的會費,享受諸多的优惠政策,目前這方面發展得很好。”

馬未都之五奇

建立博物館商業生態圈

在觀复古典藝術博物館藏品中,?世文物占了极大部分比重,“出土的東西都是近年在拍賣中等机會中買?的,我的定位就是以?世文物為主。”當被問及這种收藏比例的原因時,馬未都表示:“我們選擇适合當今大眾審美標准的藏品,所以博物館可看性強,觀賞的評价很高,翻看博物館的流言簿,我每次都很欣慰,覺得能得到認可,做有所值。” “但更重要的是這么做能普及文物知識,培養大眾審美。今后,我們還要以博物館為核心,建立起文化創意產業生態圈。”据馬未都介紹,目前,博物館所在朝陽區金盞鄉政府的支持下,准備建立一條長達兩公里的生態街,暫時以小劇場形式做經營。現在已經有不少個人和單位准備參与投資。

馬未都之六奇

擲万金只為精神享受

“我對物質生活要求不高,物質能帶給人的享受是短暫的,但徜徉在精神世界里,我覺得很幸福。”為收藏文物,馬未都一擲万金,博物館不只帶給他個人的精神充實,也承擔著向大眾普及文物知識、丰富大眾心靈、追尋失落?統文化的重大社會責任。

馬未都認為,文物是人類文明的坐標,對文物的認知程度和對文化的重視程度標志著一個民族發展的水平。

“過去,由于种种原因,我們忽略甚至破坏?統文化,而今,當人在逐步了解自己文化的燦爛之時,對文化的尊重也在加深。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標志就是?統文化的一種縮影,在全世界面前,都展示著中華文化的魅力。雖然‘地球是平的’,地球村的概念在逐漸擴大,但是對從小看方塊字張大的中國人?說,也許很難駕馭西方文化,也很難深入理解,我們就是要立足本民族,放眼世界。當面對祖先璀璨的文化遺珍時,應該感到心靈的富足与安慰。”

貼文來源:北京商報 編輯 高利平 2008/03/15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馬未都 收藏
    全站熱搜

    地球逍笑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